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初探

李大中副教授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盧業中副教授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本次美國總統大選之背景

        美國的總統大選將於2016年11月舉行,目前,在共和與民主兩黨的陣營內 角逐黨內提名的各路人馬,已經逐漸浮出檯面。相對於共和黨內的群雄並起與選情相對混濁,在民主黨陣營方面,截至目前(5月5日)為止,僅有兩位人士正式宣布角逐黨內提名 但無論聲勢與看好度,都以前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 最被寄予厚望。本文將分就美國選民所關心的議題、民主及共和兩黨黨內態勢以及前景預判,進行綜合評析。
 
選民關切之議題與傾向

        美國歷年來的總統大選,選民主要是以國內議題作為主要投票考量,而近年來各黨之總統候選人也因此對於國內經濟、宗教、健保、稅收、以及種族衝突等社會議題都需要表態。美國選民對於外交政策的看法則是以與美國本身國家安全是否相關為主要考量,因此,恐怖主義仍是美國民眾的重大關切,但他們近期對於如何應對如「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的看法也出現了分歧。
        至於總統候選人特質的部分,依據CNN/ORC 於3月間所進行的一份調查指出,美國民眾較偏好有從政經驗的政治領導人,尤其是具有行政經驗,同時又願意改變現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政策者。美國選民在歷任總統大選時多偏好具有行政經驗的候選人,故一般而言州長的經驗有利於參議員,而若曾為副總統則當選機率更高。而目前已表態的兩黨參選人,均有相關之行政經驗,而後續就必須考量美國民眾在歐巴馬執政8年之後對於「改變」的期望了。
        美國一般民眾對於兩個主要政黨之看法也值得注意。首先,是美國民眾持續偏好民主黨。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指出,2014年的受訪者當中,千禧世代(18-33歲)自認為民主黨或傾向民主黨者有51%,為共和黨或傾向共和黨者為35%;相關數字在X世代(34-49歲)分別為49%與38%。在1994年的X世代(18-29歲)當中,自認為民主黨或傾向民主黨者有42%,為共和黨或傾向共和黨者為47%。以2014年整體受訪者而言,民主黨或傾向民主黨之受訪者大約多出8.8%,而年紀較輕者對民主黨的認同也越高。此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歷次總統選舉結果大致符合政黨輪替之常態。民主黨與共和黨輪流作為白宮的主人,大致都不超過兩屆,除了共和黨雷根(Ronald Reagan)當時執政八年,挾有高支持度之光環,使得1988年大選共和黨參選人、也是雷根副手的老布希(George H.W. Bush) 順利勝選。之後由柯林頓(Bill Clinton)連任兩屆、交給小布希(George W. Bush)連任兩屆、再到歐巴馬連任兩屆,也符合這樣的常態。2016年選舉若白宮主人仍由民主黨擔任,則將打破這樣的情況。
 
民主黨黨內態勢

        4月30日,73歲的佛蒙特州的參議員桑德斯(Bernard Sanders)宣布角逐投入初選。桑德斯雖是獨立派人士,但在過去的投票紀錄上,大多與民主黨合作,他這次將以民主黨人的身分加入戰局。桑德斯自稱為民主社會主義者,重視草根與勞工權益,關注貧富差距問題,主張管制華爾街與大企業的壟斷與獲利,並大力質疑歐巴馬政府所推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至於桑德斯參選的後續發展與可能影響有三,第一、桑德斯擅於爭取中間民意,擊敗資源雄厚的民主與共和兩黨對手,他也以此為號召,希望複製佛蒙特州經驗,爭取全國民眾的支持;第二、逼迫柯琳頓必須在一些重要議題上,例如貿易政策與勞工權益,更明確表態;第三、讓這次民主黨的黨內初選,不致淪為一人獨腳戲,對柯琳頓而言其實並不是壞事,桑德斯雖能挑戰柯琳頓的光環,增添民主黨黨內初選的可看性,但不致重演2007年的戲碼,當時初出茅廬的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歐巴馬,以黑馬之姿擊,擊敗聲望如日中天的柯琳頓。
        至於其他曾透露考慮參選可能性的潛在民主黨人,包括了前馬里蘭州長歐麥利(Martin O'Malley)、前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韋柏(Jim Webb)以及前羅德島州長查飛(Lincoln Chafee)等人,但這些可能的挑戰者,與柯琳頓相較,無論是選民識別度、支持率、募款能力或全國聲望,都難以望其項背。至於歐巴馬的副手拜登(Joe Biden),動向仍不明朗,他曾經表示尚未做成最後決定,但外界解讀參選機會極低。
        在柯琳頓陣營方面,4月12日,她透過網路影片正式宣布競選,除了凸顯對於社群網路與年輕世代的重視之外,相較於八年前的過度自信與強勢,展現更平實與親民的風格,爭取不同族裔、性別、年齡層以及階級等多元的支持,回歸普羅大眾最切身的經濟民生議題,是柯琳頓的競選訴求重點。而從共和黨全黨上下的砲聲隆隆,也反映出對於這位前第一夫人的高度戒備。柯琳頓今年已經67歲,這也可能是她政治生涯中,最後一次角逐總統寶座。而柯琳頓首要之務,必須掌握既有優勢,也就是受薪女性與西語裔選民對她的好感,爭取更多郊區高等教育女性選民的支持,並設法鞏固歐巴馬兩次勝選的關鍵組合,也就是年輕族群、非洲裔選民以及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階級,並開拓更多票源。
 
共和黨黨內態勢

        本次選民求變及過去政黨輪替的經驗,使得共和黨方面有意角逐本次總統大選的人士眾多。目前已明確表態參選者包括參議員保羅(Rand Paul)、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及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極有可能於近期宣布參選者包括前佛州州長、布希家族的傑布.布希(Jeb Bush)、威斯康辛州州長華克(Scott Walker)、紐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前阿肯色州州長哈克比(Mike Huckabee)、及商業界女強人菲歐莉娜(Carly Fiorina)等人。先前傳出可能捲土重來的羅姆尼(Mitt Romney)則已宣布不會參與黨內初選。
        這群有意參選的共和黨菁英中,目前似乎以布希的聲望較高,保羅、華克、魯比歐、及哈克比等人居於民調領先群之內。保羅承接其父之衣缽,在政治光譜上屬於自由至上主義,恐怕與共和黨主流仍有些許差距;哈克比於2008年曾參與黨內選舉,最後落為第三,但對於大選募款已經有操兵之經驗,加上近年主持福斯新聞台的節目(目前已辭去),在共和黨內累積了一定的知名度;來自佛羅里達的魯比歐相對年輕有衝勁,與茶黨以及共和黨主流派都保持友善的態度,由於古巴裔的背景,他明確反對歐巴馬宣布與古巴進行關係正常化,或許可滿足民眾求變的心理。傑布.布希目前尚未正式宣布參選,但募款已領先群雄,加上父兄的從政經驗加持,在幕僚的選用上應較其他候選人更得心應手。
        然而,對共和黨有意逐鹿中原的群雄而言,在選民識別度、支持率、募款能力或全國聲望上,或許距離柯琳頓仍有一截,另一個亟需處理的就是彼此之間的競爭關係。除了意識型態上,共和黨內主流派的偏好與極端保守的自由至上主義者有所不同外,群雄彼此之間的不同意見更反映在具體政策(如魯比歐與保羅對於歐巴馬的古巴政策即持相反意見)以及世代交替上(如魯比歐針對柯琳頓喊出要讓年輕人出頭,卻可能暗傷布希)。因此,共和黨已決定於2016年7月中下旬即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較過去兩次產生總統候選人都早,也早民主黨一個禮拜,考量之一即是希望縮短群雄競爭的時間,早日落定塵埃以一致對外。
 
結語

        2016年之美國總統大選,美國選民的關切及政黨傾向的變化值得觀察,而兩黨目前都各有強弱之處。在民主黨方面,柯琳頓目前仍是一枝獨秀,除了年紀與健康的負面因素之外,雖然諸如電子郵件門的風波、班加西使館遇襲事件的處置失當、柯林頓基金會的捐款來源爭議,以及競選團隊的內槓傳聞不斷等,都曾經對柯琳頓的支持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她的最大優勢,除了黨內缺乏強而有力的挑戰者外,更在於她豐富的從政經驗,以及調和鼎鼐的能力,如果沒有意外,在2016年7月底於費城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柯琳頓將可望發表接受總統提名的演說。
在共和黨方面,目前群英並起的情況恐會持續一段時間,而傑布.布希最終若是出線,將形成布希家族與柯林頓夫婦的競爭,但這兩個家族在美國政治上的影響力,也有可能持續引發不同社會階層的相對剝奪感。對我國而言,雖然所有的政治都是國內政治,但美國總統大選相關候選人的外交政策、亞太政策及兩岸政策論述,在當選後當將對我國以及區域秩序產生影響,值得進一步關注。(責任編輯:歐威廷)
 
 
參考資料(以文中提及之順序排列)
 
1.   Jennifer Agiesta, “Election 2016: The Perfect Candidate,” CNN.com,
 http://edition.cnn.com/2015/03/22/politics/2016-election-poll-perfect-candidate/.
2.   Pew Research Center, “A Different Look at Generations and Partisanship,” April 30, 2015,
http://www.people-press.org/2015/04/30/a-different-look-at-generations-and-partisanship/.
3.   Jonathan Martin, “What Bernie Sanders Would Need to Do to Win, “New York Times, April 30, 2015,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5/05/01/us/elections/bernie-    sanders.html.
4.   Frank Newport, “Democrats and Hillary Clinton's Inevitability,” Gallup (Opinion), April 13, 2015,http://www.gallup.com/opinion/polling-matters/182405/democrats-hillary-clinton-inevitability.aspx.
5.   Hillary Clinton, Getting Started, April 12,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Y7gLZDmn4.
6.   Amy Chozick, “What Hillary Clinton Would Need to Do to Win,” New York Times, April 12, 2015,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6/us/elections/hillary-clinton.html.
7.   Wilson Andrews, Alicia Parlapiano and Karen Yourish, “Who Is Running for President (and Who's Not)?"New York Times, April 30, 2015,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6/us/elections/2016-presidential-candidates.html?_r=0.


編者補充閱讀資料

 

1.「美國民調:選民眼中的2016總統候選人」,大紀元,民國104年03月23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3/23/n4394800.htm
2. 美國大選舞台變擠 第6位共和黨人參選,大紀元,民國104年05月0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5/6/n4427875.htm
3. 希拉里·克林頓宣布參加2016年美國大選,紐約時報中文網,民國104年4月13日
     http://cn.nytimes.com/usa/20150413/c13announce/zh-hant/
4.  2016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18羅漢登場 外交政策南轅北轍,風傳媒,民國104年04月20日
     http://www.storm.mg/article/46801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