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陸韓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對外經貿之影響



林建甫/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呂帛晏/ 國政基金會財金組助理研究員
[103年12月1日]

  韓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馬不停蹄。從2004年智利後,近10年來,已完成13個FTA簽署。再加上11月陸韓共同宣布,協定實質內容已達共識。韓國經濟整合版圖漸趨完整,未來FTA貿易涵蓋率將提升至80.97%,並擁有美、歐、陸三大市場協議,FTA經濟領域全球第3。
  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明顯落後。FTA完成簽署的數目不到10個,若不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FTA區域貿易比重不到10%。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度仍停留在研議中。

我對美、陸市場之競爭優勢受影響

  韓國已和台灣主要貿易夥伴完成FTA。2013年台灣出口區域中,中國大陸(包括香港)比重最高有39.7%,美國也有10.7%,二者約佔出口總數一半。然而美韓FTA早在2012年生效,陸韓最快2015上半年就會開始。後續效果浮現,台灣產業是否還能守穩海外市場,恐有難度。
  台美貿易疲態顯現。2011年台美貿易總額有621億美金,但2012年下滑至565億,萎縮了將近9%。出口更是連續2年衰退,2011年還有363億,但到了2013年只剩325億美金,跌幅將近10%。反觀韓國出口美國數字,則從2011年的562億,逐步走揚至2012的585億、13年的620億美元。相同的美國市場,台韓各異的出口趨勢,直指影響已發酵。
  台韓出口美國商品相似度高,資訊、機械與汽車相關產品就佔了70%,貿易競爭性大。零關稅商品,台韓競爭基礎相同,影響不大。非零關稅產品部份,美韓FTA上路,雙邊關稅調降,韓國商品更具吸引力,在美市佔率從2012年的2.40%,爬升至2013年的2.57%;相對台灣而言,則是從1.33%萎縮到1.31%。目前韓國已有取代台灣市場跡象,未來汽車等商品陸續降稅,效果不可小覷。
  陸韓FTA衝擊將甚於美韓。美國是台灣第3大出口地,中國大陸卻是第1大,同時台灣對大陸出口值是美國的3倍以上。再加上中國大陸已是亞洲最大經濟體,區域經濟整合主導者之一。陸韓FTA不僅可能讓經貿排名重新洗牌,也會使得雙邊關係質變。
  過去中國大陸是韓國最大出口國,約佔出口總額的25%。未來FTA架構下,除了最直接的關稅優惠,一致性通關流程、簡化雙邊產品認證、政府採購資格,排除貿易障礙後,中國大陸儼然成為韓國第二大內需市場。
  台韓出口中國大陸產品重疊度高。2013年台韓出口相似度指數(Export Similarity Index)為74.71%,遠高於其他經濟體,雙邊產業競爭激烈。陸韓FTA生效後,韓國出口大陸商品,1,258項關稅立刻為零,5,846項10年逐步降稅,7,428項20年後稅率為零,佔雙邊貿易總額的85%。台灣是否還能保有競爭優勢,令人存疑。

韓國FTA對我之經貿衝擊恐將逐漸擴大

  外界評估陸韓FTA對台影響,情況不容樂觀。在總體數據上,依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模擬結果,陸韓FTA生效後,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下滑0.5%,出口總額下降37.5億美元,總產值減少89億美元。工研院產經中心(IEK)也發表情境預測,假如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延宕、陸韓關稅全降至零、FTA利用率為100%,5年內製造業產值受影響數會有6,485億台幣,出口產值則有3,573億台幣。
在出口商品上,台灣出口大陸商品中,非零關稅產品總值高達490億美金,其中關稅稅率高於5%以上有386億。若陸韓關稅調降,台灣商品價格優勢不在,高關稅商品市占率岌岌可危。2013年出口大陸關稅稅率超過5%的產業,有面板、鋼鐵、石化、工具機、汽車、紡織及玻璃,此些都有可能成為之後受災產業。出口大陸工業產品中,約有2%至5.4%會被韓國取代。
  目前研究機構評估對台影響,只侷限在貨品貿易範圍。陸韓FTA內容還包含服務貿易。初期FTA未生效前,採取「正面表列」方式,特定產業才可適用,影響還不至於太大。後續協定生效,將再次協商,改用「負面表列」,原則全數開放,只排除不適用產業,屆時韓國服務業將可大舉進軍大陸市場。若韓國率先卡位,對台灣服務業全球佈局,將是不可逆的重大挫敗。
  生產外移成另一隱憂。關稅墊高台灣生產成本,產業要生存,要搶大陸市場,就必須移轉生產基地、降低成本。方向除了大陸外,東協是另一選項。東協加一2010年生效,不僅雙邊關稅低,當地的土地、人力成本也低,再加上租稅等優惠,未來台灣是否還有製造生產優勢,令人擔憂。
  區域整合競賽中,台灣遠遠落後韓國,短期內要趕上,實在不易。不過貿易依存度超過百分之百的台灣,沒有悲觀的本錢,必須急起直追。

凝聚共識靈活應對以突破難關

  凝聚國內共識成首要之務。參與區域經濟有所必要,國內分歧看法卻是問題。不僅兩岸監督條例卡關,服貿協議也未達陣,進度落後,因此朝野和解、凝聚全民共識,成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首道關卡。
  政府須採更靈活的FTA策略。關注主要競爭對手進度,動態調整貿易談判目標,替國內產業創造利基,爭取更多發展空間。另外還須輔導國內產業升級,提供資金、優惠與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優勢,強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不可取代性。如此才能讓台灣突破困境,迎頭趕上。(責任編輯:曲元寧)
 
 
 
編者補充閱讀資料
1.「中韓FTA/南韓經濟領土全球第二大」,經濟日報,民國103年11月11日;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648&art_id=465358
2.公共電視「有話好說」,民國103年11月11日;
 http://talk.news.pts.org.tw/2014/11/fta15k-90.html
3.「中韓FTA來襲!台灣玩完了嗎?」,遠見雜誌,第339期(2014年9月);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6052.html
4.「切莫窄化中韓FTA的衝擊」,經濟日報,民國103年11月18日;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9072799.shtml
5.「美韓FTA生效減95%關稅」,蘋果日報,民國101年3月16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316/34093458/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